首页

sm免费专区

时间:2025-05-29 14:18:12 作者:浙江文化观察:“文物+科技”能有多少打法? 浏览量:18669

  中新网杭州5月28日电(林波)在数字化浪潮席卷全球的今天,科技创新已成为推动文化传承与发展的核心动力。浙江省作为人工智能创新发展高地,正积极探索“文化+科技”融合的新路径,而“文物+科技”的结合,正是这一趋势的生动体现。

5月28日,杨建武接受采访现场。 (浙江省博物馆供图)

  “‘文物+科技’势在必行,我们必须积极响应。”5月28日,浙江省文物保护利用协会会长、浙江省文物局原局长杨建武接受专访时表示,科技创新正为文物保护与传承注入新动能,而破解理念壁垒、搭建供需桥梁是推动行业深度融合的关键。

  当天,第五届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博物馆联盟学术研讨会之博物馆新业态“文物+科技”分享会在杭州举行。当下,文物正以前所未有的活力跃入公众视野,成为连接古今文化的桥梁。“文物+科技”能有多少打法?

  首先,科技赋能文物保护,破解传统难题。

  杨建武表示,传统文物保护手段往往面临诸多局限。以文物检测为例,过去需要在文物本体上安装检测设备,可能对珍贵文物造成不可逆的损害。

  如今,这一难题正在被“破解”。

  譬如,浙江瑞邦建设工程检测有限公司与浙江大学等联合研发的“无接触检测技术”工具,可以在不触碰文物的前提下完成精准分析,极大提升了文物保护的安全性。类似的技术创新,正在修复、存储、环境监测等领域广泛应用,让文物“延年益寿”成为可能。

  其次,数字技术让文物“活”起来,增强文化传播力。

  AI、VR、元宇宙等技术的兴起,为文物展示提供了全新方式。人形机器人演绎古舞、AI复原历史场景、虚拟展厅沉浸式观展……这些创新手段不仅让静态的文物“动”起来,更以更生动、更互动的方式拉近公众与历史的距离,激发文化认同感。

  再者,科技助力文物“DNA鉴定”,为流失文物“寻亲”。

  近年来,随着材料科学和分子分析技术的发展,文物“DNA鉴定”成为可能。通过高精度光谱分析、同位素检测、微观结构比对等科技手段,研究人员能够精准识别文物的材质来源、制作工艺甚至年代特征,为流失文物“寻亲”。

  尽管科技优势显著,博物馆领域的技术应用仍存障碍。杨建武指出两大痛点:一是部分从业者对新技术存在偏见,认为“奇技淫巧”背离传统;二是供需信息不对称,科技企业手握专利却难触达需求方。

  他呼吁通过行业平台建设打通壁垒,“让供需双方实现无缝对接”。

  面对技术迭代加速,杨建武提出“主动拥抱”策略:思想上需认清科技是“让文物活起来的重要支撑”,行动上则要持续学习更新。

  “博物馆人不能做局外人,唯有与时俱进,才能为文化遗产插上腾飞的翅膀。”他特别提到,从藏品管理到展览呈现,科技应延伸至博物馆全链条,形成系统性创新。(完)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从胶片仓库到数字文娱 浙江打造城市文旅新地标

依托东、西港口群,《深圳市海洋发展规划(2022-2035年)》也将“打通内外循环,打造国际航运中心及高端服务中心”列为深圳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首项发展策略,明确提出要促进港航业多元综合发展,提升航道通航能力,推进港口联运和运营全球化布局,打造全球航运服务节点枢纽。

习近平给厦门航空有限公司全体员工回信

北京12月4日电(刘星晨) 北京时间4日,2023斯诺克英锦赛落幕。决赛中,中国名将丁俊晖经过鏖战7:10不敌“火箭”奥沙利文,获得亚军。

王毅同新西兰副总理兼外长彼得斯会谈

“4000亩玉米,10天就收完了。”河北省邢台市宁晋县苏家庄镇东马庄村的润风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张军永快步引路,“走,去看看我们的好帮手!”

微短剧刷屏、马面裙爆火 专家称受文化创新性影响至深

决定旅行过年后,包女士就开始在网上找“搭子”,几经联系后,她找到了两位“95后”的广东女孩。她们的目的地是新疆,3人提前预订了旅行领队并选择包车,由领队开车带着大家,从乌鲁木齐开始,途径布尔津、喀纳斯、禾木、赛里木湖,最后返回起点。“算上机票,一个人的全程费用大概是1万元。”

海南多地暴雨红色预警 三市县发布停课通知

展台上,百事公司展出深耕中国市场43年间的发展历程。从1981年于深圳首建灌装工厂、到1993年引进当年“轰动一时”的乐事薯片,再到深刻洞察健康化营养化新需求、率先引入旗下营养品牌桂格等重要里程碑,皆展示了百事公司始终践行“植根中国,服务中国,携手中国”的长期承诺,紧密合作业务伙伴,与中国市场同频共振,驱动在华投资硕果的不断扩大。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
链接文字